跳至內容區
一、 專書
林慈偉(2022年01月)。《死刑的盡頭:人權公約下的死刑案件判決樣貌與刑事法變遷》 ,台北: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ISBN:9789868530577)
林慈偉(2015年12月)。《慾望與權利:社會變遷下的刑事法脈動》 ,台北:新學林。(ISBN:9789862955123)
二、專書論文
Wang, JJ., Lin, TW. (2023). Life Imprisonment in Taiwan. In: van Zyl Smit, D., Appleton, C., Vucong, G. (eds) Life Imprisonment in Asia. Palgrave Advances i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 in Asia. Palgrave Macmillan,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9-4664-6_13
林慈偉(2021年12月)。〈從公政公約第14條第5項論刑事上訴三審之限制: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刑事裁判及司法院釋字第752號解釋 〉,收於林建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十一輯》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出版,頁699-794。(ISBN:9786267002605)
林慈偉(2020年10月)。〈死刑辯護與國際人權公約:以ICCPR、CRPD、CRC為中心〉,收於李宣毅等著:《死刑的重量:重大刑事案件的量刑辯護與挑戰》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北律師公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出版,頁95-154。(ISBN:9789868530560)
林慈偉(2012年12月)。〈繼受法律語言語意之文化分析:以關鍵字搜尋法律資訊為例〉,收於陳起行、江玉林、今井弘道、鄭泰旭等編:《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出版,頁661-669。 (ISBN:9789860339376)
三、 期刊論文
林慈偉(2022年12月)。〈正視房間裡的大象:從《公政公約》評湯景華縱火案歷審刑事裁判〉,《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 ,第18卷第2期,頁157-200。
林慈偉(2022年12月)。〈該向死刑說再見了:兩公約第三次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關於死刑點次的評論 〉,《台灣人權學刊》 ,第6卷第4期,頁125-134。
林慈偉(2022年11月)。〈論兒童最佳利益在對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被告量刑中的考慮:兼談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之啟示及影響 〉,《臺大法學論叢》 ,第51卷特刊,頁1023-1090。
林慈偉(2021年12月)。〈國民法官的判死練習題:模擬法庭旁聽的幾點觀察 〉,《全國律師》 ,第25卷第12期,頁44-57。
林慈偉(2021年06月)。〈從《公政公約》第36號一般性意見談王信福死刑案的爭議與救濟〉,《律師法學期刊》 ,第6期,頁65-84。
林慈偉(2021年04月)。〈從冤錯案救援觀點評謝志宏案再審無罪判決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 ,第27期,頁179-221。
林慈偉(2021年03月)。〈判死,以兒童之名?從兒童權利公約觀點評李宏基死刑案 〉,《法律扶助與社會》 ,第6期,頁35-67。
林慈偉(2020年11月)。〈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刑事被告就審能力規定之修正芻議〉,《月旦法學雜誌》 ,第306期,頁175-202。
林慈偉(2019年12月)。〈首件適用《公政公約》第36號一般性意見之死刑裁判例:評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7年重訴字第13號刑事判決 〉,《台灣人權學刊》 ,第5卷第2期,頁183-194。
林慈偉(2019年08月)。〈論告訴權之捨棄:兼評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5年度交簡字第103號刑事簡易判決〉,《檢察新論》 ,第26期,頁160-169。
林慈偉(2019年08月)。〈精神障礙被告之就審能力:從CRPD與Noble v. Australia案出發〉,《月旦醫事法報告》 ,第34期,頁22-39。
林慈偉(2018年11月)。〈同性婚姻釋字後的通姦罪解釋及其因應:從司法院釋字第554號到第748號解釋 〉,《臺大法學論叢》 ,第47卷特刊,頁1513-1564。
林慈偉(2018年06月)。〈與過去斷絕之歌:我讀《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 〉,《台灣人權學刊》 ,第4卷第3期,頁159-164。
林慈偉(2017年10月)。〈口交成立通姦乎?-評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3年度上易字第107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 ,第68卷第10期,頁83-104。
林慈偉(2016年06月)。〈撰寫《台灣死刑判決報告》二三事 〉,《台灣人權學刊》 ,第3卷第3期,頁143-154。
林慈偉(2016年01月)。〈公然侮辱罪於我國裁判實務之新開展〉,《檢察新論》 ,第19期,頁228-247。
林慈偉(2015年11月)。〈從公政公約觀點談精神障礙與死刑裁判:兼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268號刑事判決 〉,《全國律師》 ,第19卷第11期,頁14-25。
林慈偉(2015年08月)。〈從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論死刑裁判之人權基準:最高法院近年相關裁判之綜合評析〉,《軍法專刊》 ,第61卷第4期,頁125-168。
林慈偉(2015年08月)。〈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第2項之解釋適用: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6851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 ,第66卷第8期,頁27-44。
林慈偉(2015年01月)。〈論「情節最重大之罪」與死刑裁判〉,《檢察新論》, 第17期,頁180-196。
林慈偉(2014年12月)。〈錯置羈押學理的司法裁判: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2年度聲字第2870號刑事裁定〉,《法令月刊》 ,第65卷第12期,頁23-42。
林慈偉(2014年08月)。〈如果小三不是「賤人」,那什麼才是「賤人」?-評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易字第40號及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2年度易字第456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 ,第65卷第8期,頁16-35。
林慈偉(2014年06月)。〈重罪羈押中「相當理由」概念於我國司法實務之光與影:以釋字第665號解釋及其後之相關最高法院裁判為中心〉,《軍法專刊》 ,第60卷第3期,頁123-150。
林慈偉(2013年07月)。〈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辯護權、實質救濟權利概念於我國刑事司法實務之適用情形:以辯護人為被告代撰第二審上訴理由之義務為中心〉,《檢察新論》 ,第14期,頁79-94。
林慈偉(2013年06月)。〈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九條第三項於我國刑事司法實務之適用情形:以兩公約施行後和羈押相關之最高法院裁判為中心〉,《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 ,第9卷第1期,頁165-192。
林慈偉(2013年04月)。〈專屬被告的「公平正義」?-評最高法院一○一年度第二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及其他相關判決〉,《法學新論》 ,第41期,頁111-132。
林慈偉(2012年11月)。〈罵人「婊賣家」之行為是否成立公然侮辱罪:評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369號及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0年度易字第2669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 ,第63卷第11期,頁49-67。
林慈偉(2012年10月)。〈通姦除罪化思維於我國司法實務之實踐:以高等、地方法院近年相關裁判為中心〉,《軍法專刊》 ,第58卷第5期,頁120-140。
林慈偉(2012年04月)。〈「滿足性慾」很重要嗎?-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2883號判決〉,《法令月刊》 ,第63卷第4期,頁20-40。
林慈偉(2012年01月)。〈論指定代行告訴人:兼論最高法院96年度台非字第67號及其他相關判決〉,《檢察新論》 ,第11期,頁201-214。